6 议程设置(Agenda-setting)
议程设置理论最早由麦克斯韦·E.麦克姆斯(Maxwell E.McCombs)和唐纳德·肖(Donald L.Show)在1972年的论文《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中提出。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就是媒介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以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也就是说,某一问题若被大众媒介所关注,那么该问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就会得以提升。
图3-4 议程设置理论
议程设置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媒介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告诉人们“怎么想”方面并不是总能成功,但能非常成功地告诉受众“应该想些什么问题”。
●议程设置理论所考察的对象并非局限于一时一地、一人一事,而是大众传播媒介在较长时期内综合的社会效果,并且这种效果通常是在媒介与其他社会力量的协同中体现出来的。
议程设置功能暗示了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议程设置具有“0/1”、“0/1/2”和“0/1/2/…/n”三个传播效果:
●“0/1”效果指的是大众传媒报道或不报道某个“议题”,会影响到公众对少数议题的感知。
●“0/1/2”效果指的是媒介对少数议题的突出强调,会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突出重视。
●“0/1/2/…/n”效果指的是传媒对一系列议题按照一定的优先次序所给予的不同程度的报道,会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要性顺序所做的判断。
互文参阅:第六章词条18.4文化规范论(p.185);第七章词条18.3拟态环境(p.242)、词条18.3.2《公共舆论》(p.243)、词条22.1有关“水门事件”报道的研究(p.250)、词条22.2影响议程设置效果的因素(p.250);第十章词条13.3罗伯特· E.帕克(p.347)、词条19沃尔特·李普曼(p.361)
议程设置理论的特点
议程设置理论的特点是:
●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议程设置理论考察的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的阶段。议程设置理论考察了传播在人们的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重新揭示了大众传媒的有力影响。
●议程设置理论从考察传播在人们的环境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入手,考察了整体的大众传播在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中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重新揭示了大众传媒的有力影响。
●该理论揭示了长期被回避的问题,即大众传播背后的社会控制问题,指出传播背后存在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力学关系。
该理论的缺陷是:
●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议题的一面,没有涉及媒介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
●将议程设置的效果绝对化。
互文参阅:第三章词条11传播控制(p.60);第七章词条22议程设置的效果(p.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