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经
Shan Shui Jing
一、游牧哈流滩
哈流滩是一道门,一道干旱与湿润、荒漠与草原、平原与山地之间的大门。它同样还是一道牲畜转场的大门。每年的春秋两季,转场是这里的一道壮美景观。
哈流滩在蒙古语中的准确叫法是哈路特,意思是百鸟聚集的地方。这里是阿尔泰山浅山地带最大的春秋牧场,每年过往的牲畜以百万头(只)计算。水草丰美,气候宜人,成了牛羊迁徙的重要理由。年复一年,大山和草原有了被蹄印踩下的深深皱褶。
牲畜转场始终是游牧民族的一个重大话题。在大地上不停行走,注定了游牧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顺应自然。
关于转场,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牧人赶着牛羊转场。每年春天,随着气温升高,冬天的积雪从牧人居住的冬窝子开始融化,雪线逐渐从浅山向深山退去。牧人们知道是该行走的时候了,他们赶着牛羊,跟随融雪后长出嫩草的草原向着大山行走。牧人和牛羊会利用整整一个春夏,跟着雪线一直走到阿尔泰大山的深处。到了秋季,深山会最早落下雪来。牧人们又会赶着膘肥体壮的牛羊,被逐渐下移的雪线追赶着往山下转场。第二种说法是牛羊领着牧人转场。春天的到来使河谷地带的气温升高,加上草原已被牛羊一个冬季啃食得所剩无几,牛羊便会迫不及待地向往大山的美好,主动向清凉的深山转移。牛羊用与生俱来的嗅觉,早已闻到远山肥美草场的气味。于是,牧人们不得不跟着牛羊在草原上奔跑。而到了秋天,早早降临的大雪使深山的牧场寒冷难耐,牛羊会不由分说地向山下转移。不管是上山还是下山,都是牛羊自己主动的行为,都是它们无比快乐的事情。因此上山时气势宏伟,下山时势不可挡。牛羊终其一生只追求一件事情,那就是舒适的气候和肥美的草场。
第一种说法,牧人是转场事件的发起者。第二种说法,牛羊成了转场事件的主导者。但不管是牧人赶着牛羊走,还是牛羊领着牧人跑,都说明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一切生灵的何去何从,必须要服从大自然的安排,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哈流滩不仅是牲畜转场的大门,它同时也是一道风景的大门。从这一刻起,喀纳斯为你盛装起舞。
二、风流石
在喀纳斯,不光人和动物有灵性,成风景,就是石头也有故事,而且耐人寻味。
如果稍加留意,在喀纳斯的沿途,你会看到很多让你浮想联翩的奇山怪石。你可以随意想象它们像猫像狗,但充其量,它们也只是喀纳斯这个壮美风光大片的铺垫。这中间,有一块石头称其神奇也并不为过。
石头在哈流滩往上三四公里一个凸起的山脊上,恰好离公路不远。上山时你向左看,下山时你向右看,你看到的是一块石头的剪影。石头分上下两个部分,上面像一个跪着的男人,下面像一个仰面躺着的女人。你可能已经明白,这块石头名叫风流石,也有人叫它情侣石。
2008年的夏天,作家刘亮程到喀纳斯游玩,看到这块石头后他十分惊奇,原来喀纳斯还有如此富有灵性的石头。他改动了陆游的两句诗来形容这块石头:“花若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风流。”还给这块石头寻找到了一个,早在远古时期就被丢掉了的传说。
风流石
既然是传说,故事自然是有人物,有情节,但精彩之处却在结尾。
故事在最后,告诉南来北往的客人,这块神奇的石头很是厉害,具有点石成金的功效。如果男人看懂了这块石头,不敢再有风流的想法,会一心一意守护着自己的女人。而如果女人看懂了这块石头,就像拿到了一把锁住男人心的钥匙,会终生幸福美满。故事的结局,多么美好。
石头本身没有传说,但一个脑子里装满奇思妙想的人,赋予了它一个奇特的传说。从此,这块不会说话的石头也就有了魂魄。
三、草原石人
早些年,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石人齐聚一堂,我们着实被感动了一场。
那天的天空格外明亮,我们远远看见,几十尊石人静静地站立在这个叫阿克贡盖提的草原上,很是有一点阵势。我们来到石人的跟前,上午的阳光斜照在这些石人的身上,使得它们面部和胸前的轮廓特别清晰。石人们在蓝天和大地间静默无声,它们任脚下草绿草枯、花开花谢,任身边风吹雨打、雪落雪融,在这草原上,已经站立了两三千年,风霜雨雪已把最初细腻的轮廓,变成沧桑的痕迹。
同行的人群里,有一个叫叶尔克西的哈萨克族女作家,她抚摸着那尊叫坎普洛依的高大石人,久久仰望,泪流满面。当时,我们无法理解她的情绪。事后她告诉我们,坎普洛依就是思念老祖母的意思,当时震撼她的情绪来自于时光,来自于草原,来自于母性的博大关爱。我想,她的这种情绪,还应该来自于女性对事物独特而细腻的认识,来自于一个思想者对一个民族漫长演变历史的追念。那一次,现场的气氛感天动地。
草原石人
后来,我知道了这些石人的由来。两三千年前,这些石人本来并不在这里,它们分散在阿尔泰山前山地带的广袤草原上,守护着先辈中英雄的墓地。
事情的经过是,因为要建一个景点,人们用车把石人从四面八方运到这里,目的是供游客观赏。刚开始,几十尊石人被栽放在山坡下,像几十个东张西望的傻子。它们搞不明白,它们在属于自己的草原上,守候自己的主人两三千年,为什么现在的人们要强行把它们押送到这里,让它们面对陌生的游客,强作欢颜。过了一段时间,当它们知道再也回不到原来的守墓地时,每到晚上,草原上常常就会传来幽怨的哀叹声。
叶尔克西听完石人们的遭遇,感慨唏嘘:原来,我们和石人一样,都被人用来逢场作戏了一番。
本来,石人的作用是守望英雄的墓地,我们却把它拿来供生者游玩。看来,让它们回到原来的墓地,才应该是今人最为明智的选择。
我又想起那尊叫坎普洛依的石人,它的意思是思念老祖母。离开了自己的守望地,不知道它对老祖母的思念是否断了线。
四、情侣松
在喀纳斯的沿途,前半程没有树,一律的光山秃岭。只有过了风流石不远处,才会看到路边有了第一棵松树。
在路上遇到的第一棵松树,自然应该叫迎客松,因为它站在了恰到好处的山口的位置。这是一棵西伯利亚落叶松,春夏葱绿,秋天金黄,到了冬季,在银色的世界里,它又成了一棵黑色的剪影。
严格地说,它应该是一个树根生长出来的两根巨大的树干。左边的树干巍峨挺拔,右边的树干婆娑多姿,像一对相互依靠着的情人,因此人们更愿意叫它情侣松。
情侣松没有动人的故事,只是人们看到两棵树长在了一起,觉得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像一对相亲相爱的人儿。其实也在告诉人们,相爱着的人们也应该像这棵树一样,既然选择了相爱,就应该任凭风吹雨打,至死相守。
这棵孤零零的树在这里至少站立了三百年。三百年里,周围的其他树都消失得毫无踪迹,它们至今还能站立在那里,可见相伴的力量太重要了。如果有一天,一边的半棵被风吹倒了,另外的半棵还能站立多久呢?
但那毕竟是几百年后的事,一棵健康的落叶松尚且至少能活六百年以上,更何况,相拥相爱的温暖,能使生命延长得更加久远。只要不受到人为的侵扰,相信它们能够活得长长久久。
一对情侣手牵着手,站在路边迎候从远方到来的客人,而且伴随他们一路同来的,是阵阵山风和松涛的问候声。那么,他家的后院,到底会珍藏着怎样的风景,你就可想而知了。
五、好人贾登
贾登是个人名,贾登峪是个地名。在图瓦语中,贾登峪是“贾登的家”或“贾登的房子”的意思。
相传很早以前,喀纳斯区域人口稀少,豺狼虎豹等野兽多得成灾,祸害百姓不浅。哪像现在,人类兴盛至极,人是这个世界的主宰,野兽见了人就会四散而逃。那时正好相反,人们谈兽色变。
贾登是喀纳斯这一带的狩猎高手,和很多传奇人物一样,他武艺高强,神出鬼没,很少有人见过他的行踪。他每天积德行善,帮助弱者。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将打来的猎物分放在那些穷苦的牧人房前,从不计较回报。几十年间,穷人们像感念菩萨一样,感念这位世间的好人。
但世间再好的好人,也都有寿终正寝的那一天。人们在一连十几天得不到救助后,便知道这个好人出事了。寻找了一个月,人们才在一座高山的山洞里,发现了一位白发白须的死者。他身旁放着狩猎的用具,牧人们猜测,这个老人一定就是贾登。
人们感激贾登的恩情,把他抬到一个开阔而美丽的山谷里厚葬。贾登生前没有房子,一生住在山洞中,人们又在坟墓上为贾登盖了一间木屋,让他在死后能有一个安息的场所。这就是“贾登峪”名字的来历。
说来也奇怪,贾登死后,不再有豺狼虎豹前来祸害当地牧人。人们可以大胆地走出户外,在肥美的草原上放牧,生活开始过得富足殷实。
多少年后的一个早上,一个少年被噩梦惊醒。在梦中,他看见贾登在孤身大战一群猛兽。原来,贾登明知自己年事已高,他要在离世之前,和这些野兽达成一项协议,就是以他的死去,换取野兽们对穷人的怜悯。少年梦醒后将梦中情景说与众人听,牧人们愈加感激贾登的恩情。
野兽们信守承诺,从那以后,都去了更远的深山地带。
六、泰加林
过了情侣松,沿途山谷的树就逐渐多起来。而且,愈是往里,树木的种类就愈加丰富。
泰加林
喀纳斯周围分布着的广袤的森林植被,其实就是西伯利亚泰加林在这一区域的充分体现。
泰加林一词最初来自俄罗斯语,专指极地附近与苔原南缘接壤的针叶林地带。最新的研究成果是用这一词语泛指寒温带的北方森林。在北半球的寒温带地区,泰加林遍布北美和欧亚大陆北部,形成浩渺无垠的茫茫林海,构成了世界上最大且最为壮观的森林生态系统。
喀纳斯正是这个庞大的系统在中国的唯一延伸带,它有幸成为西伯利亚泰加林的一个边缘。在喀纳斯生长的泰加林以西伯利亚云杉、西伯利亚红松、西伯利亚冷杉和西伯利亚落叶松等针叶林为主,其中前三种在中国仅分布于阿尔泰山,已被列为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濒临物种。
喀纳斯的美与众不同,它除了山水之美外,最大的特点就是森林之美。因为它是针叶林和阔叶林的混交林,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针叶林种外,它还生长着疣枝桦、欧洲山杨等小叶阔叶林这些稀有的阔叶林种。
成熟和老化的针叶林,最容易遭受雷击而失火,之后新生的先锋树种,就是以疣枝桦和欧洲山杨为主的落叶阔叶林。至少在上百年以后,它们又逐渐被极具生命力的针叶林所替代,从而由阔叶林演化为针叶林和阔叶林的混交林。如此反复。针叶林和阔叶林的混交生长,在喀纳斯就构成了特定的生物地理群落,它们是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西伯利亚泰加林,构成了中国境内不可多得的,充分反映欧洲——西伯利亚泰加林生态系统的代表群落。山火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充当着重要角色,这就是自然更新的作用。
森林种类的丰富,也就体现了风景的唯一。所以每到秋季,多种类的森林分布,使得喀纳斯层林尽染,犹如童话王国。
但也有一个问题,如果遵照我们现今人类的意志,长期拒绝山火对森林的自然更新,那么我们后人的后人,欣赏到的山林,可能会是清一色的针叶林。因为我们正在活着的这一代人,没人愿意承担这自然更新的责任。我们要做的,首先是不被今人辱骂,那就只能对山火实施严防死守,尽力看护好眼前的层林尽染。
七、垂直带谱的大山
喀纳斯的每一座山峰,长得都很相似。它们很少有奇峰凸起,而是把肩膀高高耸起,充当着大山的山脊。远眺阿尔泰的山峦,它们就像是一个个躬身前行的男人。
在距今最后一次的地质运动中,喀纳斯和整个地球上所有地区的气候一样,处在一个长期相对稳定的时期,万物生长,四季分明。于是造就了喀纳斯区域的山地特点,气候垂直差异明显,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因而这里植物种类较多,植被类型丰富,垂直带谱明显。在喀纳斯从低山到高山,呈现出不同的植被景观。大体可划分为五个植被带:低山森林草甸带、中山森林草甸带、亚高山草甸带、高山冻原带以及永久积雪带。
有一年春夏之交,我们几个护林人骑马巡护山林,从喀纳斯湖边启程攀登波勒巴岱山峰。一天中,我们几乎经受了反差极大的季节体验。我们从海拔1300米的喀纳斯湖边出发,从低山森林草甸带开始慢慢前进,最后到达海拔超过3000米的高山冻原带。在短短4个小时内,我们就经历了一山四季的气候。
一般来说,夏季的喀纳斯,垂直带谱特点最为分明:低山森林草甸带,绿草葱葱,春暖花开;中山森林草甸带,溪流淙淙,空气温润;亚高山草甸带,嫩芽初发,乍暖还寒;高山冻原带,残雪消融,风起云涌;而永久积雪带,则是一年四季,白雪皑皑。
正是大山的奇特,赋予了喀纳斯特殊的气候地理环境,造就了它不同于别处的生物多样性。明显的植物垂直分布差异,让立体的大山,有了美学的价值。
八、棕熊
喀纳斯多样性的地形和物种结构,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理想场所。
棕熊
在喀纳斯的丛林山间,现已查明陆栖脊椎动物就有160余种。像北山羊、马鹿、驼鹿、棕熊、雪豹、极北蝰、岩雷鸟、黑琴鸡等,都是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北山羊是攀岩的高手,无论多么陡峭的山崖,它都如履平地。但再健跑的北山羊,也难免会成为雪豹的口中之物。雪豹处于喀纳斯食物链最顶端,号称雪山之王。它们常年生活在覆盖着积雪的高海拔山地上,生性凶猛,四肢矫健且动作灵活,轻轻一跃,便可以跳上六七米高的山崖。因此再灵活的北山羊和狍子,都无法躲过雪豹的利爪。动物间的弱肉强食,平衡了这个世界的生态系统。
关于棕熊的种种传说,给喀纳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多年前,电视、网络上大肆宣传的喀纳斯白熊之谜,也着实让喀纳斯为之扬名了一把。但扬名归扬名,科学家最后给出的定论还是白熊就是棕熊在这个区域的个体变异。个体变异无法代替群体的正常进化,棕熊变不成白熊,棕熊最终还是棕熊。人们也并没有因为喀纳斯没有白熊,而对这个区域失去了兴趣。相反,探寻棕熊,已经成为人们到喀纳斯进行科学探险的最佳理由。
棕熊是典型的杂食动物,嫩草、坚果、浆果、腐烂的肉类以及蚂蚁和昆虫,都是它们口中的美食。当地人习惯上把棕熊叫哈熊,它是力大无比的庞然大物。第一次去白湖科考的路上,我们一行就设想着遭遇到哈熊后如何去应对。好在一路忐忑地走去,哈熊的粪便虽然随处可见,却并没有出现什么惊险和意外。而当我们到了白湖湖边,大大小小的熊掌印记,在湖边的沼泽地上更是比比皆是。
有经验的老护林人说,一般情况下,哈熊和我们人类一样,都会尽量回避和对方遭遇。万一人和哈熊在森林中偶然相遇,四目对视形成僵持局面,就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时刻。僵持之下,人的目光必须战胜熊的目光,只有这样,哈熊才会扭头离去。而如果哈熊的目光占了上风,人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
我宁愿相信,这又是人们精神胜利法的一个佐证。通常,熊和人是不可能面对面相遇的,除非人是拿着猎枪在四处寻找哈熊。但熊的嗅觉非常灵敏,只要它闻到了猎人和猎人手中猎枪的火药味,它早就远远躲避起来,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了。正如我们骑马在林中走动,如果前面有熊,马就会嘶叫着不肯前行,无论你怎样驱使它,它都会掉转马头尽快逃离,这是动物求生的本能。其实,这时的哈熊听到了声响,也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棕熊是喀纳斯区域的一方霸主,长期以来,它的天敌,就是我们人类。动物和人类,本不应该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动物们离开了人类,会活得更加自由。而没有了动物的世界,人类必定会快速灭亡。
九、湖怪
湖怪是一个不好触碰的题目。讲好了,皆大欢喜。讲不好,会被人嗤之以鼻。但是要讲喀纳斯湖,湖怪一定是个绕不过去的命题。
喀纳斯区域有着自身复杂的动物组成系统。它除了具有典型泰加林群落的动物种类外,还具有冻土苔原带向南扩散的种类,高山及亚高山草甸草原栖息的种类,同时,准噶尔盆地耐干旱的荒漠种类也在不断向区内渗透。
更为重要的是,喀纳斯河是中国唯一的北冰洋的水系——额尔齐斯河的最大支流布尔津河的发源地。河流和湖泊中的哲罗鲑、细鳞鲑、北极茴鱼等冷水鱼类十分珍稀。其中,哲罗鲑就是人们俗称的大红鱼。
提到大红鱼人们不禁要问,大红鱼到底是不是湖怪。喀纳斯湖有没有湖怪,或者湖怪到底是什么,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但喀纳斯湖的神秘性,确实和湖怪的传说有关。归纳起来,关于湖怪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说法是,湖怪就是大红鱼。持这种说法者大都是专家,但也分成两派。一派认为,所谓湖怪,其实是那些喜欢成群结队在湖中游荡活动的大红鱼。这是一种生长在深冷湖水中的“长寿鱼”,这种鱼和其他鱼相比寿命相对长,体积相对大,而且行踪诡秘,没有经验的人是很难捕捉到它的。而另一派则认为,大红鱼寿命最长可达两百岁以上,身长可达一百五十米以上。两种观点争论的焦点,是大红鱼到底有多大。前者批驳后者,身长一百五十米的大红鱼,在湖水中靠吃什么维持生存,它的食物链在哪里?如果按照后者的说法来推断,其实大红鱼也早就变成湖怪了。
第二种说法是,湖怪是一个让人无法说清楚的神灵。当地的图瓦人坚信,喀纳斯湖里有保佑他们的神灵。因此,当地图瓦人不到湖里打鱼,也不在湖边放牧,甚至当有人问起他们湖怪的问题时,他们也会装作像没有听见一样,不予理睬。图瓦人不愿意相信有湖怪的说法,他们宁愿相信那是他们想象中的湖神。
第三种说法是,喀纳斯湖中确有湖怪。相信这种说法的人,反而是慕名前来喀纳斯的游客居多。他们手拿照相机和摄像机,守候在山顶和湖边,拍摄到了许多真实可信的第一手影像资料。这些影像资料足以显示,喀纳斯湖的确经常有不明水下生物出现。而且它们出现时的阵势之大,激起的浪花之猛,让人们不得不承认,它们如果不是湖怪,更不会再是别的什么东西。一般的鱼类和水鸟,想要在湖中兴风作浪一下,哪会有那样排山倒海的阵势。
游客总是情愿相信,他们不远千里赴约的一定是真实的湖怪。专家们自以为掌握着科学的钥匙,但由于内讧不止,研究总是难有结果。而图瓦人对湖怪的话题闭口不言,自有他们不愿言说的道理。
十、卧龙湾
卧龙湾过去叫“卡赞湖”,翻译成汉语就是“锅底湖”,是取其形状像锅底而得名。名字虽然不是很好听,但却也形象。图瓦人世代深居大山,只见过锅底的形状,没见过龙是啥样。
喀纳斯河从喀纳斯湖一路向下,长期侧蚀冲刷而形成一连串岸线曲折的小型牛轭湖河湾,卧龙湾是最下游的一个,当地老乡认为,它就像一个巨大的锅底。这一段河湾水面开阔,河湾两侧山势陡峭,森林茂密。河中有一水草树木繁茂的沙洲,从岸上看,恰似一条静卧水中的蛟龙。
关于卧龙湾的形成,它应该与一次大地震有关。地震造成了卧龙湾下方的山体塌方,卧龙湾下方河道被束窄,河床抬高,导致上方河面变宽,水流变缓,泥沙在河中沉积形成沙洲,造就了奇特的卧龙湾景观。卧龙湾的迷人之处,在于这湾浅水中那只栩栩如生的卧龙。
这只巨龙,已经在这湾浅滩中熟睡了几万年。几万年间,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地质灾害,见证了喀纳斯的沧桑巨变。但卧龙本身,依然神采依旧,生机无限。人常说,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也许喀纳斯就是有了这条巨龙做头,才显得灵气十足,灵光四射吧。
卧龙湾的四季,景色各不相同。春夏之交的卧龙湾,四周的群山和湾中的湖水都是翠绿的,这时正是丰水期,卧龙静静地沉浸在湖水中,像是沉睡在绿色的梦境里。盛夏的卧龙湾,水已不像春夏之交时那么多,整个龙身都浮出了水面,像是吸纳了足够的养分,在乳白色的湖水中自由嬉戏。秋天的卧龙湾,两岸层林尽染,湖水墨绿,龙身则是一片金黄色。当秋风把白桦树的叶子轻轻吹落,整个龙身又镶嵌上了一圈褐红色的金色线条。初冬的卧龙湾则别有一番景致,白雪包裹了群山,四周的山顶是洁白的,卧龙湾深绿色的湖水中,洁白的卧龙素面朝天,显得格外纯净。
有人要给卧龙湾编一个神奇的故事,我却觉得没有必要。面对眼前这样的景致,任何编来的故事,都是那么多余。
十一、月亮之上
卧龙湾形成的同时,月亮湾也出现了。喀纳斯河在大自然神奇的作用力下,形成了一段极富曲线韵律美的河湾,它形如弯月,因而得名。
月亮湾
从喀纳斯湖出来,一向奔腾的喀纳斯河至此波平如镜,柔美静谧。河床边缘有两块脚掌形的草滩,被人们喻为“成吉思汗的脚印”,也有人说是月中嫦娥在月夜来月亮湾洗浴时留下的脚印,还有人说这脚印是周穆王的脚印,传说周穆王曾经在此赴西王母之盛会。这些传说为魅力独具的景观平添了几分情趣、几分神秘,引发人们无限遐想。当然,这些都是后人凭空杜撰的,月亮湾也好,草滩脚印也好,它们都是大自然神奇力量的产物。
月亮湾是公认的完美的美学构图,有人曾开玩笑说,让一个傻瓜拿着相机来拍摄月亮湾,他都会拍出精品来。
月亮湾河水的颜色,也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变换。初春的月亮湾,是一弯黑色的月亮。到了春夏之交,它变成了蓝色的月亮。盛夏季节的月亮湾,又变成了乳白的颜色。而整个秋季,由于四周五彩斑斓的山林倒映在水中,月亮湾就变成了一只花月亮。那么冬天的月亮湾呢?初冬时节,它周围的群山和河岸被白雪覆盖,就连浅滩中的两只大脚印,也变成了白色,唯有河床上流淌着一轮墨绿色的月亮。及至隆冬,冰雪覆盖了整个月亮湾,它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银色的月亮。
在月亮湾的对岸,住着一户图瓦人家。他们夏季在左岸的草场放牧,冬季搬进右岸温暖的木屋。游客们都说,这家牧人占据的,是上苍赐予的世界上最美的牧场。有富商多次欲出天价买下那块草场和木屋,修建一处私家庄园,但每次都被友人好言劝阻。天堂一般的场所,凡人哪敢居住。
月亮之上,就从人间到了天堂。唯独他们自己不知。
十二、圣泉
在月亮湾河床东岸的上方,有一口清洌的泉水。当地的图瓦人把它视为神灵恩赐给人间的甘露,因此尊称它为圣泉。
早年,图瓦人骑马路经此处,都会提前下马,在圣泉前恭恭敬敬地站立一会儿,然后牵着马走过一段路后,才能骑马离去。这是先前图瓦人自然崇拜的佐证。
到了后来,在春节到来的前几天,他们仍会早早来到圣泉水边,在山坡的树枝上,系上白色或蓝色的绸带,以求得神灵对他们在新一年的保佑。据说,圣泉的水有一个奇特的功效,就是不孕的妇女只要喝了它,就能怀孕生子。而且是上山时喝生儿子,下山时喝生女儿,要是上山和下山都喝了,就会生龙凤胎。
过去的圣泉,一直是一个露天的泉眼。后来,随着旅游大潮的到来,使得圣泉不再安宁。人们拿来矿泉水瓶子,不停舀起圣洁的泉水,整个白天泉水都难以清静下来。于是,当时的管理者就设想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护圣泉不被人们弄脏或被往来的牛羊踩踏。早年有一个口碑不错的官员,爱泉如命,愿意拿出一百万元,奖励做一个保护圣泉的最佳方案。但重奖之下,并无勇夫。
时光流转到了2008年,那是夏天的一个早晨,人们忽然发现,过去露天的圣泉,不知是在什么神灵的作用下,一夜之间被一块巨大的冰川漂砾所覆盖。泉水正从巨石下的洞口,汩汩流出。泉水和石头仿佛与生俱来,浑然天成,就像天造地设一般,没有半点人工的痕迹。
人们将这件事情传得神乎其神,祭拜圣泉的游客每天都排起长队。为了表达对神灵的敬仰,人们都会在那块飞来的石头上,供奉面值不等的钱币。
有一个开旅游车的司机,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只要石头上最先放上的是一张大额钞票,后来的人们必定会出手不菲。于是,司机每天天不亮就来到圣泉边,在石头上放一张百元大钞,躲在林中静候游客的到来。
游客们看到石头上的景象,争相在神灵面前表现出慷慨大方,石头上不一会儿就摆满了百元钞票。在下一拨游客到来之前,司机让石头上留下的又是一张百元钞票。
如此一个夏季,司机的腰包早已满满当当。冬季回到家中休息,他天天夜里被噩梦惊醒。后来他终日茶饭不思,精神飘忽不定。在亲朋好友的劝导之下,他用报纸包了那些百元面额的钞票,捐献给了附近的学校。
十三、神仙湾
神仙湾的名字,应该与它每天早晨云雾缭绕有关。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晴天雨天,神仙湾的早晨总会生出云雾来,而且不停地向上游的喀纳斯湖和下游的月亮湾蔓延。
神仙湾
仙境总是和云雾联系在一起的。雨水少时,云雾会少些,雨水多时,云雾也就会向上下弥漫得更远一些。特别是在雨过天晴的早晨,神仙湾就像是一台巨型的发烟机,将云雾快速地吹送到整个喀纳斯河谷。这时你站在观鱼台上,能看见整个喀纳斯河谷涌动着云雾的海洋。
神仙湾的美,还与它诸多的河心岛有关。在这里,河流早年被下游的泥石流堵塞变宽,河中形成数个小岛,平缓的河谷沿岸形成大片沼泽与草甸。而河的两岸,森林茂密,树种多为落叶松、云杉以及疣枝桦。因此,春夏的神仙湾是一身轻纱绿衣,到了秋天又会换上浓墨重彩的盛装,而到了严寒的冬季,这里又变成了一幅冰清玉洁的水墨画。但不管是哪个季节,云雾总会成为神仙湾的主角。
总有不少的游客,他们喜欢追问神仙湾里的神仙到底在哪里。聪明的当地人就会告诉他,站在这仙境一般的山水中,你难道没有神仙的感觉吗?
是的,神仙湾里本来就没有神仙,但是人们看到如此美妙的仙境,应该有神仙的存在才对,于是才臆造出一个神仙放在这仙境之中。没有了神仙的仙境,自然是俗世凡间。而你的境界到了,虽然身处俗世凡间,你自然也就成了神仙。
十四、云海
云海既是喀纳斯的神秘胜景,又是喀纳斯的常态奇观。要欣赏到喀纳斯的壮美云海,必须要登上高高的山顶。否则,你藏身云海之下,只会感觉到阴云密布。
清晨,如果你置身木屋的窗前,凭窗眺望,浓雾弥漫山野,河谷昏暗阴沉,你一定会错以为这只是一个适合睡懒觉的天气。每当此时,你一定不要迷恋温暖的被窝,寻找偷懒的借口。那云层之上,等待你的,必定是晴朗的天空,火红的朝阳。
当你从阴暗的山谷穿越云海,来到半山腰上,云层开始在你的眼前翻滚四溢,天空变得忽明忽暗,云蒸霞蔚,气象万千。你再努力攀登,来到高高的山顶,你会错以为从人间来到了天堂。如棉似絮的云海在你脚下不停地翻腾涌动,溢满了喀纳斯河谷。这时河谷中流淌的不再是河水,分明是满山谷银色的青雾。
云海
就在太阳从东边的山头突然跳出的一刹那,阳光像千万条金线喷洒开来。群山被照亮了,云海被照亮了,就连人的情绪也被这万物之源照射得通体透亮,没有半丝愁苦和阴郁。云海在阳光下快速变换,四处冲撞,像波涛奔涌的大海。
雾锁黎明时,日出云雾开。当太阳离东方的山头越来越高,河谷的云雾也开始风卷云舒,快速向四周逃离,最后匍匐弥漫在远山近岭的山头,它们就形成了山尖上的云。这时,山谷中的景致也敞敞亮亮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而俯瞰眼前的喀纳斯湖,她更像是如梦初醒的仙女,正半推半就、半遮半掩地扭动着婀娜的腰身,在大地上睡眼惺忪地梳洗沐浴,准备翩翩起舞呢。
壮丽的云海,在沐浴着喀纳斯山山水水的同时,也在把人们的心灵轻轻涤荡。
十五、彩虹
喀纳斯是离彩虹最近的地方。每当出现彩虹,喀纳斯的人们总会自豪地说:喀纳斯嘛,这里可是彩虹的故乡。
在喀纳斯区域,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雨后能看到艳丽的彩虹是常有的事儿。无论在草原,还是在山巅,或者是在湖面,只要是在雨后,随处都可能看到天空中那飞架南北的彩虹。有时候,你正在驱车前行,猛然抬头或者蓦然回首,一道绮丽的彩虹就横跨在你眼前的奇山丽水之间。如果你是站在喀纳斯湖之上,或是双湖之上,甚至是白湖之上,你看到的,那一定是横跨两岸的双道彩虹,它们的背景是洁净的湖面、两岸的群山和对岸的雪峰。每当看到这样的景象,都会让人不由地疑惑,自己到底是在梦中,还是置身于现实。
一般来说,彩虹的大小高低取决于太阳照射的角度。通常情况下,太阳当空的中午是不可能出现彩虹的。太阳斜射的角度越低,彩虹就会越高,所以,最漂亮的彩虹往往出现在傍晚时分。彩虹又是跟着人们的脚步移动而形影相伴的,在你正面前方所看到的彩虹中心一定是和你及你身后的太阳在一条直线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彩虹是可以被人追逐的,同样是一道彩虹,你站在了不同的位置,彩虹也会跟随你的身影变换着位置。在喀纳斯,追逐彩虹,是一件非常开心快乐的事情。你想把彩虹放在某个景物的上方,你只需要在彩虹出现时快速跑到这处景物的前方,这处景物一定会笼罩在七色的彩虹之下。
都说,风雨过后是彩虹。无论你的人生经历过多少风风雨雨,碰到过多少磕磕绊绊,来到喀纳斯,看到这壮美的彩虹,它会成为你梦想重新开始的地方。
十六、草原
喀纳斯的草原,不是一望无际的那种平原草原,它是有韵律的起伏不定的山地草原。
其实,不管什么事物,都讲究个曲径通幽。有了沟壑就有了起伏,有了层层叠叠的山峦,就有了幽深。喀纳斯的草原,就是这样的神秘而又博大。
起初,在喀纳斯的前山地带,草原和花海是相伴生长的。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容不得草原缓慢生长,鲜花四季开放。因为牛羊很快就会到来,它们必须快速生长和开放,才能展现出自己短暂完整的一生。这恰好造就了喀纳斯沿途早春无比灿烂的色彩。草原刚刚泛绿,鲜花就已经开放。而且,这早春的景色一定是一天一个模样,它们会把春天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后山推进。于是,春天像唱歌的孩童,率先奔跑在通往喀纳斯的山路上。在这里,没有丰茂的草原,就没有娇艳的花朵;没有鲜花的相伴,也难显草原的生机勃勃。
后来,当草原生长成为绿毯,花海铺满河谷和山岭,牛羊和毡房就会成为草原的主角。有了牛羊的食草声音,有了毡房的袅袅炊烟,草原才会成为一幅具有生命韵律的生动图画。喀纳斯的沿途,多半为春秋过渡牧场。所以,你看到的是游动的畜群和牧人不断迁徙的身影。春来上山,秋来下山,他们总是在不停的游动之中。
只有到了高山之巅的夏牧场,牧人们才会放心地安营扎寨,陪伴牛羊尽情享受水草丰美的短暂夏季。大山深处的牧场,不会像前山的草原那样急着生长,它们有足够的时间,把自己生长得花繁叶茂,嚼劲十足,把受尽了转场之苦的牛羊,催生得膘肥体壮。
但是,无论多么肥沃的草原,一旦受到过多的索取,它也会变得苍凉和衰老。人们应该为此尽早警醒。好在,分明的四季,总会让过分劳累的草原,有着六个月休养生息的时机。
十七、水下森林
水下森林在喀纳斯湖的一道湾湖底,森林形成时,喀纳斯湖还没有今天这样大。
最早的时候,处于冰川期的喀纳斯肯定没有森林生长的条件,气候和地质条件都不会允许,因为没有温度和土壤做保障。慢慢地,刚刚孕育形成的喀纳斯湖,经历了许多次冰川刨蚀和堰塞后,气温逐渐变暖,森林缓慢生长,喀纳斯便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后来,在离我们最近的年代,喀纳斯湖又经过地质运动再次堰塞,冰川后移水位上涨,湖岸的森林被上涨的湖水淹没,最终形成了现在这样规模的喀纳斯湖。
每年的五月,喀纳斯湖水位较低且清澈透明,你乘船到一道湾湖心的浅滩处,便能看到水下有成片完好的西伯利亚落叶松的巨大树干。它们在被淹没之前,至少生长了几百年。
但也有跑偏的专家,他们一心想研究水下森林是如何在水下生长的。但研究了很久,最终没有结果。喀纳斯湖底部没有陆地生物所需的阳光、温度及呼吸条件,不具备大型乔木生存的起码条件。但专家非常明白,如果他们研究出了松木在水底生长的成果,接下来就会有研究不完的课题,比如这片森林如何在水中死亡,死亡之后为何不会腐烂,为何没有新的森林生长,等等,等等。总之,专家们会有终生研究不完的课题。
在喀纳斯湖边生活的图瓦人,他们是真正的万物专家。他们的先人最早用独木舟划到喀纳斯湖的湖心,看到了死去上万年的树干,就有了建造木屋的灵感。他们发现,落叶松的木质非常特殊,在松树生长的壮年,突然被上涨的湖水淹没在水底,它们长期浸泡在冰冷的湖水中,木质不但不会腐烂,而且会变得异常坚硬。
图瓦人的祖先从水下森林得到启发,他们在森林中挑拣上好的落叶松,砍伐去皮,再放进喀纳斯河水中至少浸泡一年。这样盖出的木屋,至少可以使用一两百年,供好几代人居住。
十八、观鱼台
观鱼台过去叫观鱼亭,始建于1987年,2009年改建竣工后才叫观鱼台。在山底湖面仰望观鱼台,它正像是一个端然安放在西山之上的香火台。如遇天空有云雾缭绕或晚霞夕照的景象,香火台上便是云蒸霞蔚,满眼祥云仙气弥漫其间。
观鱼台是到喀纳斯旅游行程中的那个惊叹号。不登观鱼台,不足以领略喀纳斯美景的极致;不登观鱼台,更不足以感悟人生的真谛所在。
观鱼台是观赏湖怪的最好去处。喀纳斯湖历来就有湖怪出没的传说,无数中外游客为这不曾谋面的奇怪之物纷至沓来,要一览它的容貌。喀纳斯湖到底有无湖怪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但有也好,无也罢,总之这个话题不光不让人反感,还十分地诱人。而且,最近一些年的影像资料一再证实,喀纳斯湖中确实有不明水生物经常出现在湖面,它们或成群来回游动,或单体跳跃潜伏,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也有湖怪就是大红鱼的说法,但不管是怪也好,是鱼也罢,如若湖中真有湖怪它的悬疑的卖点自不必说,假若真无湖怪,那么大红鱼能活到几百年身长数十米,它自然也就成了湖中之怪了。
观鱼台
观鱼台是观看佛光的理想场所。云海佛光是喀纳斯的经典圣景之一。观看佛光,是要有先决条件的,必须要在通往观鱼台的山脊之上,必定要在雨过天晴、云雾弥漫之时,而且最要紧的是要在清晨或是在傍晚。观看喀纳斯佛光,必定要有佛缘,既要有气象条件,又要有随缘的时机。佛光,其实就是太阳照射在人身上后投放在云雾之中的身影,但这身影,是七色的彩环,彩环之中的佛像就是观看者自己。在山脊之中,一面的阳光越强烈,另一面的云雾越浓密,佛光的影像就越清晰。新的观鱼台建成后,我有幸先行登台观赏,其时正值云雾缭绕于其间,我逆光仰望,只见观鱼台上紫气东来,佛光高照。这又是一个新的发现,可见观鱼台的选址和修建感应了神灵。我以往对于佛光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感悟。
观鱼台是体会生命的绝佳圣地。我曾不止数十次登临过观鱼台,每次登顶,对于自然,对于生命都会有新的认识和感受。较之于个人,喀纳斯湖太博大了,喀纳斯湖周围的群山太雄峻了。十三亿中国人太多,但喀纳斯湖能够蓄积着每个中国人四方多的清水。而喀纳斯湖周围分布的三百多个大小湖泊,两百多条壮丽冰川,又蕴藏着何等强大的能量呢!我曾经站在观鱼台旁的一棵小树下,它的身高比我高不出许多,但在我还没出生时它就已经来到了这个世上,几十年后当我离开这个世界时它依然还在这里生长。一个人活不过一棵树,这是千古不灭的朴素真理。那么,站在观鱼台上,好好看看眼前这壮美的河山吧。这山川河流,不仅会洗去你一路的风尘,更会让你把过去的一切忧愁烦恼,都归于零。
十九、佛缘
图瓦人信仰藏传佛教,他们所居住的这片山水,是一个和佛有缘的地方。
早些年,一个内心信佛的人士,来到喀纳斯游玩。在一个云雾缭绕的清晨,他攀登喀纳斯湖西岸的骆驼山。当他攀登到山脊时,云海正从他的脚下飘浮涌动。太阳从东方的山岭普照而来,云雾马上蒸腾而起。他看到西面的青雾之中,一团紫气缓缓凝聚,最后形成一轮清晰的“佛光”。于是,他口中念念有词,心中充满对佛的景仰。
“佛光”是佛门信徒对大气中产生的一种奇妙光学景象的称谓,学名叫“宝光”。喀纳斯佛光只有在有云雾的天气里才能见到,佛光的出现时间,取决于太阳照射的高度,更取决于水平视线下云雾层面的高低。早晨,太阳由东向西照射,西边云雾上就会出现佛光。下午,太阳由西向东照射,如果是雨过天晴,喀纳斯湖面上雾气弥漫,也是观赏佛光的最佳时机。有了这样两个机缘,你站在山脊之上,面朝云雾,背向太阳而立,你会看到云雾上出现人的身影,在影子周围环绕着一个七彩光环,这就是喀纳斯佛光。
喀纳斯佛光
喀纳斯的佛光,只要是云雾天气,有阳光照射,随时都有出现的可能,只是你有没有在恰当的位置看它而已。但不管什么人什么时候看到了佛光,那光环当中的人影,一定是看到佛光的那个人自己。那时候的你一定是神清气爽,飘飘欲仙,真正达到了我即是佛,佛即是我的境界。
还是那位心中信佛的人士,在2008年的秋天,他再次来到喀纳斯游玩。这一次,他在喀纳斯湖二道湾西岸的山崖上,发现了一个巨型佛像石。佛像头高约一百米,宽约五六十米。他立于船首,静静观望这尊佛像,内心充满慈悲情怀。从那以后,他每年都要穿越万里,来到喀纳斯湖边居住一段时间,不为别的,只为心中那连绵的佛缘。
这件事在喀纳斯被传得神乎其神。人们纷纷跑到湖边,也想看看那位神秘人士看到的景象。有人一眼就看到了湖对岸的巨大佛像,而有人无论怎么看都还是一块山石。当有人因看不出佛像而口出怨言时,一个开船的图瓦青年开口了,他告诉来看那块石头的人,你不要用眼睛看,你只要用心看就行了。
图瓦人在喀纳斯湖边居住了几百年,他们的高明之处,不在于眼睛所见,而在于心中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