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女孩养育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爱她,就不要一直对她说“No”

一个成年人,如果不管做什么事都只得到一个“NO”,永远得不到肯定,会是何种心情?换位思考一下,孩子如果也总是听到这样的话,而且说这种话的人是自己最亲近的爸爸妈妈,她们又怎么承受得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些话:“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啊!”“你真是个胆小鬼!”“你不行呀,太没出息了!”这些话表面看没什么,但其实会伤害孩子的内心,削弱孩子的自信心。长时间在否定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内心脆弱而敏感,自尊心过强。由于内心脆弱、敏感,严重的一些孩子可能会上升为厌恶整个社会。

 

4岁的诺诺近来有点反常,每次和爸爸妈妈去外面,都不愿意回家。

一次,妈妈带诺诺去超市,准备回家的时候,诺诺找各种借口不愿意回家。妈妈奇怪地问诺诺:“宝贝,怎么啦,婆婆在家里等我们回去吃饭呢。”

诺诺说:“妈妈,我不要回家,我们在外面吃好不好?”

妈妈好奇地问:“为什么这么说?婆婆欺负诺诺了吗?诺诺怎么好像不喜欢婆婆呢?”

诺诺低声细语地说:“妈妈,婆婆总是对我说‘不行’,我玩玩具‘不行’,我唱歌也‘不行’。”原来自从婆婆来了之后,限制了诺诺的很多自由,婆婆本意是好的,却引起了诺诺的反感。

 

孩子就像是一个不受拘束的小动物,正是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且乐于探索的年龄,喜欢亲自去发现和体验,也许结果不那么美好,可是对孩子来说,过程更让他们感到奇妙。如果此时父母出于对孩子好的目的,总是用“不行”“不要”“不能”等否定回答来制止孩子的游戏和玩耍,就会造成孩子的逆反。

有研究发现,宝宝从一出生就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判断能力,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思想和判断能力,不能一味地对孩子说“NO”。

当然,父母也不能完全放任孩子,重要的是怎么让她知道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而不是简单地对她说“NO”。其实,很多时候,父母不让孩子做的事情,反而使得孩子更加积极地去做。

如果想把孩子培养成健康、快乐,有主见和好品行的人,父母就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一味地对孩子的行为指手画脚,不要一味地对孩子的行为说“NO”。具体方法如下。

1 不要仅仅是简单地对孩子说“NO”,要说出理由

到了睡觉的时间,4岁的茜茜看到电视柜上的软糖,拿下来一定要吃。妈妈说:“不行。”茜茜歪着脑袋看着妈妈说:“是软的糖糖,不是硬的。”原来自从上一次茜茜吃糖卡住之后,妈妈便不再让她吃糖,于是她天真地认为硬糖不能吃,但是软糖能吃。

“茜茜准备睡觉了,不能吃糖了。”妈妈一边说一边拿出一本书,接着说,“来,妈妈要讲故事了。”茜茜果然被吸引了过去,妈妈指着书中的一条毛毛虫对茜茜说:“你看这条虫虫,它爬得慢慢的,也长得小小的,可它慢慢地爬到了大树上,一点点地啃着大树干,大树被啃了一个大洞,慢慢地就把树心给啃空了。这棵树就枯萎了。”

茜茜听得很认真,妈妈又引申地说:“有一种虫虫专门爱吃小朋友牙上的糖,如果小朋友在睡觉之前吃了糖,虫虫就会跑过来啃粘在牙上的糖,啃完糖又会啃牙,小朋友的牙会被啃空的,啃坏了就不能吃东西了,还会很痛呢。到时只能叫医生把牙拔掉,就吃不到更多的好吃的东西啦。”

茜茜好像听懂了妈妈的故事,对妈妈说:“那我明天起床再吃糖好不好?”

 

很多孩子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但有些事是不应该做的,或者是爸爸妈妈不希望做的,如果厉声制止也许会有点效果,可是孩子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下一次也许还是会做同样的事情。因此,父母可以像茜茜的妈妈一样,通过其他事物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再通过孩子比较容易接受的方法告诉她“不行”的道理。

2 直接陈述问题所在,让孩子明事理

每天晚饭后,3岁的飘飘都会和妈妈出去散步。

一天,乌云密布,看似要下雨了,可飘飘还是说:“妈妈,我们去散步吧。”

妈妈看了看天,对飘飘说:“我也想带你去呀,但你看天黑黑的,要下雨了。等明天天气好了,我们再出去散步好不好?”

 

妈妈通过陈述事实,让飘飘意识到是因为天气的问题不能出去。如果妈妈一开始就说“不行,待在家里玩吧”,孩子就会产生抗拒心理。

3 说出了“NO”,就坚定一点

当孩子提出要求时,父母不妨先停一停,思考清楚再回答,不要急着第一时间给出“NO”。一旦做出了决定,就要清楚地告诉孩子你的决定,不要再改变主意。有些父母立场不够坚定,看着孩子可怜巴巴的样子,又会改变主意来顺从孩子的想法,这会不利于父母权威的树立。如果孩子非要缠着父母,父母可以采取“疏忽”的态度,以沉默作答,让她知道说过的话是不能改变的。久而久之,父母说出的“NO”就有了权威性和确定性,孩子也会“知难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