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
浪费,就是无知的损耗。浪费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素质与涵养,反映了一个人做人的良知与道德。比如去饭店吃饭,条件好的点人参、燕窝、鲍鱼、鱼翅等全都吃了,这不足为过。但如果点了一大桌子菜,没吃完就扔下了,满桌杯盘狼藉,那“盛宴”就变成“剩宴”了,这就是浪费。
一个在某五星级酒店做了4年的女洗碗工,曾经留下了客人吃剩的一些废弃食物,想给正在读大学的儿子补养身体,结果却被以盗窃酒店财物为由开除了,以至于这个女洗碗工很长时间没缓过神来。事实上,在过去的4年里,她常常为倒掉食物而心疼。她说:“那些鱼、鸭,都还好好的,就全扔。尤其是面包,一桶一桶地扔。每天倒掉的东西,我们一个月工资都不够买的,真是看不下去。东西还好好的,就叫我端去倒掉扔了,作孽啊!我留下来想带给孩子尝尝鲜,怎么就成了盗窃?”
浪费奢靡之风在整个社会蔓延,可是还有很多孩子营养不良。这种浪费是可耻的,应该借助行政手段予以干预。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反腐倡廉这个工作内容是很重要的,但不能忽略了反对铺张浪费,“老虎苍蝇一起打”就是有力举措。
浪费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物质的丰富;二是意识的淡薄。在物质方面,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变化,过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日渐远去,丰衣足食的生活开始成为时代主旋律。物质的极大丰富,让个人的挥霍可以毫无顾忌,这种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为浪费提供了温床。在意识方面,享乐主义、贪腐之风、攀比之心、从众观念如魔咒般支配人们挥霍无度,它们麻痹了人的敏感神经,让人在面对浪费行为时熟视无睹。物质的进步是历史的必然,其客观性决定我们只能尊重。反对浪费主要从意识淡薄这方面入手。
反对浪费意识、享乐主义,增强节约意识等。探求浪费行为的原始初衷,在人思维根源处将浪费恶念铲除,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浪费的本质是一种由人内心懒惰、奢靡、享乐、攀比形成的观念,浪费行为是这种观念驱使下的行为,所以反对浪费现象,必须从人的观念出发,从人的内心出发,从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共识出发。
道德与制度都是约束浪费的手段,道德约束是从人的内心出发,遏止恶行的原念,以人们共同形成的荣辱观为尺度,从根源处预防浪费;制度约束是从人的行为出发,以强制手段遏制浪费行为,这多表现在浪费风气形成了浪费现象后的一种惩罚措施。在操作层面,两种手段哪个更为主要呢?我们必须设定一个比较标准,比较的前提是两者都存在,缺少一方的比较是伪命题。常识性判断反对浪费问题,会考虑这样几个维度:一是可行;二是效果;三是长远。不妨把它们作为标准。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冲沙。”一个家庭的富裕,离不开开源节流、勤俭持家;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全民养成节约习惯、形成勤俭之风。全社会都要警醒起来,坚决抵制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文明风尚。当然,杜绝浪费,还要从每个人做起。
【大平心语】
没有重点,就是浪费;没有觉察,就是浪费;没有总结,就是浪费;没有监督,就是浪费;没有创新,就是浪费;没有梦想,就是颓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