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转金字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巴斯克人到访

苏联很晚才兴起足球热潮,也许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没有被“正当”打法这一有历史渊源的理念束缚到,很快走向激进的一面。早在19世纪60年代,英国水手便开始在敖德萨的码头上踢足球,令杂志《猎手》的记者用明显既困惑又抵触的笔调,呈现出了这项运动的混乱和身体对抗:“踢球的是一帮双腿粗壮、肌肉结实的人——瘦弱的人只能当这种乱战的看客。”

直到19世纪90年代,这里的足球才比较正规地组织了起来。跟好多地方一样,英国人在俄罗斯扮演了关键角色,起初是在圣彼得堡活动,然后将足球传播到莫斯科。莫罗佐夫工厂的总经理查诺克在莫斯科组建了一个俱乐部,即日后的莫斯科迪纳摩,其初衷是想让工人在周末时别只顾着喝伏特加,还可以干点别的。对苏联的各种传言最盛行的时候,传说由内务部控制、遍布全国的迪纳摩俱乐部,选择穿蓝白色球衣是为了代表了水和空气这两种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元素,可真相不过是查诺克出生在布莱克本附近,所以他选定的队服颜色和自己支持的布莱克本队一样。

俄国境内更往西的地方,足球风格自然受中欧的影响更大。1894年,尚在奥匈帝国版图内的现乌克兰城市利沃夫举行了第一场足球比赛——索科尔体育俱乐部在展示各种运动项目时踢了一场简短的表演赛。全国范围内的联赛成立于1936年,此时英国人早就走了(外国人的统治地位在1908年就宣告终结,当时一支名为Sport的俄罗斯球队在圣彼得堡当地的杯赛中夺冠),但早年的235阵型仍保留着,而且是常规打法。1925年的越位规则修改似乎没有对苏联足球的战术产生影响,当时他们孤立于国际足联,能遇到的外国对手大多是业余球队,所以几乎没机会暴露出自己有多落后。

一切都在1937年变了。也许新生的国家级联赛总会起作用,促使人们更加精细地分析比赛,但触动苏联足球发展扳机的是一支巴斯克球队,他们正在全球巡游,其使命是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宣扬巴斯克的民族事业,苏联是他们的第一站。因为非常难得,跟外国球队的比赛在苏联一直很受追捧,此外,前一年上映的电影《门将》让大众的热情更高了。谢米昂·季莫申科执导的这部音乐喜剧大受欢迎,主角是一个出自工人阶级的少年,由非常受女性观众喜爱的大众偶像普鲁日尼科扮演,一个西瓜从马车上掉下时被他一下子接住,于是被当地球队相中,加入其中一起跟前来造访的对手较量。剧情不出所料,甚至有些荒唐:一连串精彩扑救后,主人公在最后关头跑过整个球场,打入制胜一球。影片中的一首歌曲极为有名,明显是在向国人强行灌输政治说教:“嘿,门将,时刻准备战斗吧/你就是站在门前的哨兵/想象一下/你的身后就是国境线。”

现实中的这群访客拥有六名参加过1934年世界杯的西班牙国脚,可不是苏联宣传部门需要的小菜一碟。他们采用WM阵型,首战5-1痛扁莫斯科火车头,随后2-1打败莫斯科迪纳摩,到列宁格勒跟当地的联队2-2打平后,他们回到莫斯科,7-4大胜迪纳摩中央委员会挑选出的联队,在俄罗斯的最后一场是对阵当年的卫冕冠军莫斯科斯巴达。绝对不能再这么难堪了,斯巴达教练组的组长尼古拉·斯塔罗斯京从其他俱乐部征召了多位球员,其中包括基辅迪纳摩的前锋谢洛夫斯基和什琴霍特斯基,他们曾经在1935年随基辅联队出访巴黎,在一场非常难得的跟职业球队的较量中发挥神勇,6-1大胜当地的奥林匹克红星队。斯塔罗斯京斯塔罗斯京,指尼古拉·斯塔罗斯京,下同,他们兄弟共四人。决定采用跟对手一样的阵型,将中前卫撤回来变成第三个后卫,以限制对方中锋兰加拉的发挥。他在《顶级足球入门》一书里记录了当时的情景:这个做法远远谈不上受欢迎,最响亮的反对声出自亲弟弟,也就是踢中前卫的安德列·斯塔罗斯京,安德列问他:“你想让我在全苏联人民面前出名吗?我连呼吸的空间都没有了!谁去帮忙进攻?这套战术我们踢了好多年了,可你要毁了它……”

其实这不是莫斯科斯巴达第一次尝试三后卫。几年前到挪威巡回比赛时,伤病迫使他们微调了惯用的235阵型。斯塔罗斯京的另一个弟弟亚历山大说:“斯巴达当时用了一种防守版的WM,用一个前卫来强化原有的双后卫防线,必要时两个内锋撤回去。”新体系的前景打动了大家,于是在备战1936年春季联赛时,他们一度延续了三后卫。斯塔罗斯京回忆道:“想法很大胆,可在国内没流行起来,友谊赛2-5输给莫斯科迪纳摩后就被弃用。现在将第二次尝试,又是一场友谊赛,但这回是跟外国球队较量,比赛极有分量,风险好大。”

分量不光是来自体育本身。苏联当局非常严肃地对待这场友谊赛,国家体委主席察尔申科,共青团的头头科萨雷夫,还有来自各部门的党的领导干部,干脆住到了莫斯科斯巴达在塔拉索夫卡的训练基地。“斯巴达是最后的希望,”斯塔罗斯京在自传《足球岁月》里回忆道,“都乱套了!人们寄信、发电报、打电话,给我们出谋划策、送上祝福。我被各级领导召见,他们说,全国人民都在等我们获胜。”

赛前的兆头不怎么好,莫斯科斯巴达碰上堵车,为此还推迟了开球时间。上半场他们两度领先,可惜都被扳平。希洛夫斯基在第57分钟罚进有争议的点球后,他们终于放开了手脚,斯捷潘诺夫完成帽子戏法,最终6-2大胜。斯塔罗斯京后来坚持认为,弟弟安德列在陌生位置上的表现很“精彩”,但报纸和队中门将阿基莫夫可不这么看,指出兰加拉的头球完全压制住了安德列,而且斩获一球。

事后表明,这场失利只是巴斯克联队的一次失常。随后他们打败基辅迪纳摩、第比利斯迪纳摩和一支格鲁吉亚代表队,气得《真理报》发了一篇怒不可遏的评论,标题要求“苏联球员应当战无不胜”,文中所陈述的事实大家都很清楚:“巴斯克队在苏联的表现说明,我们最好的队伍也离高水准差得很远……在我们国家,青年得到了党和政府的照料、关心和爱护,其他国家的年轻人都没有这样的待遇,可我们的足球水平还这么低,这更让人受不了。”

除了这些上纲上线,《真理报》也讲出了道理:“很明显,足球水平的提高直接取决于跟正经对手的较量。跟巴斯克联队踢的这几场比赛,我们的球员就获益匪浅(比如长传、边路进攻和头球)。”

四天后,巴斯克联队更是进一步证明了《真理报》的观点,以一场对明斯克代表队的6-1大胜为苏联之行划上句号。苏联足球没有忘记他们给自己带来的经验和教训,尽管提倡参与国际赛事的呼声过了一阵子才受到了关注,但他们认识到了,WM阵型能提供许多有趣的战术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