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前言
我为先父文稿编辑出版之事,至今已干了三十多年,读过的文稿无数,其中有的留有印象特深,常一读再读,不忍释手。如从中选择若干,汇编成小书一本,供人茶余饭后翻翻,或许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于是利用业余时间,经过约半年的努力,终于了却自己的心愿。
选入此书的文字,或长或短,内容差别更大。但被选入,总各有缘由。
先父一生东奔西走,经历之多,常人少有。一九三八年初,赴陕北走访中共领导人,写有《初访延安所见》;一九三九年,由大后方重庆,往山东敌后,在鲁南蒙阴山区,于日军包围中历经危难,后写出《山东敌后历险》。一九四二初,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港九,先父当时恰在此为中国民主同盟创办《光明报》,并主持其事。为避敌人搜捕,先父乘小木船潜返内地,又历经艰险,至桂林后,即撰成《香港脱险寄宽恕两儿》,以家书的形式详尽地记述其经过,以及历险后的感想。这类出自亲历者之手的文字,自然有可一读之处。
一日先父与我二人闲谈间,先父忽然说了这样一句话:“《思亲记》是我所写成的文章中最好的一篇。”此文写成于一九二五年,此时距我祖父巨川老先生自沉明志于北京积水潭已七年。文中先父诉说了追思之意和深自悔悟之情,是我最爱读的一篇文字。
《怀念熊十力先生》是先父暮年所撰成的一篇文字,当时他已年届九十。出于对挚友的怀念,他仅仅以一千二十字,便言简意赅地写出了二人四十年交谊。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先父常在黎明前与学生做朝会活动,会上与学生讲话,多是给学生以指点启发,内容或谈论人生修养,或讲述治学方法,因均出自切身体认,或本于个人感悟,与空泛议论根本不同。一九三六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一年),这些讲话的一部分曾被辑录成书出版,书名《朝话》。此书出版后,已前后再版十多次。现将讲话八篇也选入,提供给读者。
此前不曾发表过的文字,也有多篇收入本书,如《谈禅宗》《谈静》,以及《生物生命与天时节气变化息息相关》等,在此无须一一列举。大家自可从个人兴趣,去选读好了。
全书之末的几篇是从先父的《勉仁斋读书录》一书中选的,每篇字数都不多,但均可见出作者的识见和体悟有他人所不及之处。
编这类散文集在我是第一次,无经验之可言,因此在文章的取舍及排编等问题上,常与李佳同志商量,听取她的意见。并通过她与三联书店沟通,取得认可,终得以出版。在此自应向她表示感谢。
最后,还愿能听到读者的意见,望多多指教。
梁培宽于北大承泽园
二〇一六年七月十二日,时年九十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