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三
打好爱情的基础
新华社记者 唐师曾
叶壮是一名“80后”心理学工作者,值得一提的是他人如其名——阳光、茂盛、富态、昂藏、硕壮……与我这个患“海湾战争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加“重度抑郁”的孓孤——形同天壤。
“孓孤”是北京土话,特指某些两栖动物发育期遭受外力发生灾变,如什刹海的水蝎子变蜻蜓时,正爬上荷叶脱壳,不料被淘气的孩子捏了下没发育好的翅膀,从此落下终生残疾,飞不高、爬不远、游不成。换句话讲,就是因成长期的环境欠佳,导致生命的最终走向也就没那么优秀。
叶壮就幸运多了,拜时代与环境之赐,沐浴雨露阳光,汲取滋润大地的各种元素,成长得算是叶绿花红。如今身为心理学工作者,也可以动辄洋洋洒洒十万言,就爱情这一话题,为他人授业解惑。叶壮写的这本书从内容到文法,在我看来,与我们这一代普遍经历坎坷的人多有不同。
可见,积极的成长环境一旦延续下去,总有值得一提的阶段性成果。
人如是,亲密关系也如是。
如今我年过半百,在很多人看来可谓蹉跎一生、事业崩溃、家庭破裂、乱七八糟……按叶壮在这本书里的说法,是在一开始就没有营造亲密关系的积极环境,所以才屡屡受制于人。
回忆我在血气方刚的革命年代,青春里也有过小小的躁动。只是那个时候,谈情说爱对我来说始终是件伸不开手脚、不能大胆去做的事情,两性之间的热情大多遭遇冷处理。仿佛要是没有一种来自群体的认同和首肯,“爱情”二字那绝对是不能想、不能说、不能碰的,再纯粹、再美好也不行。不是谈情说爱不重要,只是总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去追求、去接受被安排。在这样的环境里,其实连蠢蠢欲动的资格都缺乏。
如今从本书中的观点来看,很长时间以来,对很多人来说,培养、维系和升华爱情,都缺乏一个积极的基调。好爱情之中的好甜蜜,跟缘分有关系,更跟主动的营造有关系。每一个爱情的美好节点,其实都是早先积极基调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好土壤长出好苗子,爱情也是,人也是。对于每一个对爱情有向往的人来说,都需要借助如今的大时代,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回想1990年的整个春季和夏季,我都在海拔5000~6000米的世界屋脊探险。当时我健壮得像头大牲口,心比珠穆朗玛峰还高。我之所以到青藏高原的无人区探险,完全是听了一位同门女生的煽动,她是我的初恋女孩,我一直对她言听计从,因为她学的是理科,我又迷恋她所代表的北大传统。那时的老板对我的想法大为不满,但我还是决然离京。如今回想起来,再结合这本《我们:亲密关系的心理必修课》的内容,方才知道我当年的“五迷三道”到底有着怎样的心理基础。
要我说,如今人们谈恋爱的方式需要重新找到一个新的交集。如今搞个对象,依然困难重重,众多老观念未必能再解决新问题。可是不管怎样更迭革新,爱情总要有一个良好的基础才好发展,不管是物质的、环境的、观念的、具体的、抽象的。以前有以前的挫折,现在有现在的困难,谈恋爱之前,多点知识储备终归是好的。
一旦有了充分的认识,那谈恋爱便像瞄了准的狙击,见肉扎根,开花结果。
唐师曾于新华社宿舍
2015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