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之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宁夏报业传媒集团公司成立村镇银行发展战略思考

——报业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的探索

王雪青宁夏报业小额贷款公司经理。

从1979年起,中国传媒业已经走过了30余年。30多年来,从单一的模式到多元的发展,从数量的增长到质量的飞跃,从经营模式的转变到机制体制的创新,中国传媒业实现了历史性的新跨越。但近年来,受传媒业大环境的改变和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报业陷入了新的困境。从2005年开始,传统报业的发展已经遇到了一些瓶颈和困难。据有关调查显示,20世纪60年代,5个美国人中有4人每天阅读一份报纸,而现在只有一半的人在读报,且仍有减少之势。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媒介管理研究所曾对全国报社和报业集团的广告收入进行了抽样统计,结果表明,国内报业集团2005年上半年营业额大幅下滑,广告实际收入大都下跌10%~30%,跌幅在40%以上的不在少数,平均跌幅达15%以上;报业广告比重减少,而网络广告却呈现出迅速攀升的势头。

国内权威的市场调研机构CTR也曾发布了一组调查数据:2001年报纸的日到达率为71.2%,2009年下降到64.9%,8年间下降6.3个百分点似乎并不太严重,但其结构变化却体现了变化的严重性:2005年15~24岁报纸读者的日到达率为61%,2009年下降到48%,4年下降了21%,同期25~34岁读者日到达率从70.7%下降到64.7%,下降16%;高等学历读者从78.6%下降到71.5%,降低9%。可以看出年轻读者、高学历读者减少更为严重。报纸流失的读者去了哪里?CTR市场研究的数据显示:2005年互联网在15~24岁网民中的日到达率为35%,2009年提高到56.6%,增长61.7%;同期25~34岁日到达率从31%提高到59.3%,提高91.3%;而高学历则从48%提高到71.1%,提高48%。报纸读者和互联网网民构成的一增一减,显著表明了报纸面临读者流失的困境。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远离传统报纸成为趋势。

从媒体发展趋势来看,目前,纸质媒体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以互联网、户外新媒体和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正在快速而迅猛地崛起。2009年美国有上百家报纸关门停业,上万个新闻报纸工作岗位流失,报纸广告收入下降近三成,前25位的报纸中23家的流通量递减7%至20%。

我们必须看到,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兴起,传统报业经受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冲击,面临着报纸发行量下降、广告经营额下跌、新闻纸价格上涨等各种危机。因此这也是传统报业多元发展图谋战略突破的现实选择。

把脉传统媒体多元发展的创新空间和未来趋势,包括报业产业多元发展的重要性、可能性及战略准备,报业小贷转型村镇银行前景展望,新型村镇银行发展现状,新型村镇银行运行的模式及前景、面临的政策环境分析,是宁夏报业传媒集团公司成立村镇银行目标实现的路径选择。

一、传统媒体多元发展的创新空间和未来趋势

(一)传统媒体多元发展的现实意义

“多元发展”的概念来自于经济学,是指企业同时经营两种以上不同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发展战略。简而言之,“多元”就不是“一元”,不是单一的一种模式;也不是“二元”,不是在做非此即彼的选择。对媒体而言,多元发展不仅仅是生产不同的内容产品,它既包括媒体形式的多元化,又包括经营模式的多元化;既包括技术选择的多元化,又包括资本运作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对外涉及多个目标市场间的协作,对内涉及战略资源的重新配置,其基本原理在于能够更加充分地运用共享的资源,通过对原有资源结构的纵深调整,以达到提升整体性效率的目的。

如今,数字化多媒体产业有了常足发展,单一化的报纸经营已经不符合当前形势的要求。固有的广告、印刷、发行等传统报业产业在多媒体时代不同程度地受到新兴媒体的冲击和市场分流。传媒集团采用多元发展的战略,是基于传媒业发展大势和传媒集团自身特点提出的。应该说,多元发展战略的产生,来自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融合的大环境,也是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和无远弗届的信息互通,造就了崭新的媒体创新局面。从近年来国际传媒发展的角度看,西方传媒集团已将多元发展作为主要的战略选择,他们采用多元化的市场布局和产品,通过不同市场开发出不同的产品,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构建了完整的信息、文化及娱乐产业链,从而达到规模经济效应。具体来说传媒集团的多元发展主要是紧紧依托报纸,凭借强大的主业优势和品牌优势,适当延伸产业链,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使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较强的竞争力。

(二)报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可能性

1.传媒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积极推动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金融和文化产业对接的政策。如继2010年《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金融应该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后,2011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了传媒企业和金融机构实现对接的具体方法和途径。2012年6月,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沿黄经济区建设,2012年10月在下发的《关于印发宁夏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中提到:“把握沿黄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打造全国黄河文化产业高地”。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和推广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个性化金融产品,鼓励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建立文化企业投融资优质项目数据库,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协调。国家与地方政策的推出,为传媒产业和金融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2.发展迅速的传媒产业聚集区使金融需求增加

近年来各地不断涌现出一些传媒创意产业聚集区,传媒产业的产业链不断完善,发展的集聚效应初显。这些聚集区的发展意味整个园区对投融资量和金融产品创新的需求增加。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11年4月末,中资银行文化企业贷款余额为199.45亿元,同比增加101.4亿元,增长103.4%。宁夏预计未来5年将需要融资过百亿,来支撑沿黄经济新区发展建设。

3.陆续出现相关金融产品

目前,已有商业银行推出了一些专为传媒企业订制的特色金融产品,推动了我国传媒产业和金融的融合发展。这些产品开发主要将企业的无形资产作为抵押进行融资,比较符合传媒企业资产构成特点。宁夏“十二五”规划提出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和推广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对文化产业进行贷款担保和贴息。支持金融机构和文化企业采取项目特许权、运营权和版权、专利权、商标权、应收账款质押担保等方式进行融资贷款。集团公司紧跟形势发展,把资本市场做大做强,走产品经营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大道,是实现传媒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目标选择。

(三)转型发展的战略准备

2009年6月18日,银监会发布《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根据《暂行规定》,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除必须满足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条件外,还应当在法人治理、内部控制、经营管理及支农服务等方面符合一定要求。包括:持续营业3年以上,且最近两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资产风险分类准确,且不良贷款率低于2%;足额计提呆账准备,其中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130%以上;涉农贷款比例不低于60%;抵债资产余额不得超过总资产的10%等条件。有三条比较关键:一是小贷公司转为村镇银行,必须由一家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二是对近3年的盈水平以及不良率等都有一定要求;三是要有很强的管理团队。2012年5月26日,中国银监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银监发[2012]27号)再次提出“允许小额贷款公司按规定改制设立为村镇银行。”目前宁夏组建村镇银行最大的问题是主发起行的落实,自治区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并寻找,金融办支持有势力、经营好的小贷公司转型村镇银行或参股其他股份制银行,但是目前难以找到合适的主发起行。传媒集团以报业小贷公司转型村镇银行作为战略目标,是做强资本市场的一个转折点,在目前没有成熟的条件出台之前,做实基础,是实现目标的首要战略准备。

二、当前新型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一)全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1.发展概况

2006年12月中国银监会发文,将四川、青海、吉林、湖北、内蒙古、甘肃六个省区作为首批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试点地区。2007年12月13日,随着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开业,我国第一个由外资银行发起的村镇银行成立。银监会于2007年10月,宣布在全国31个省市全面推行农村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试点,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根据2011年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将继续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金融制度。具体到农村金融发展方面,重点是“加快培育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现在村镇银行应是重点培育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

截至2011年末,全国已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786家,其中村镇银行726家,占92.4%,另有贷款公司10家,农村资金互助社50家。已开业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16亿元,80%以上用于“三农”和小企业,其中农户贷款余额435.5亿元,小企业贷款余额631.5亿元,中西部贷款农户数占到全部贷款农户数的70%以上。到2012年9月末全国村镇银行已增加到799家。另据相关资料反映,2013年已有4000余家企业股东和7000余名自然人股东投资村镇银行,民间资本直接和间接持股占比达70%。

综上所述,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自2006年在经历过试点期和全面发展两个阶段后,逐渐形成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体系,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和运营效率,从而填补了部分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对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地理及主发起行的分布

从主发起行分布情况看,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可分为以下五类:政策性银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外资银行、区域性中小商业银行。截至2011年底,已有594家(82%)村镇银行都由区域性中小商业银行发起,其中城商行最为积极。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家数占比仅为5%,政策性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14家,主要为国家开发银行发起,其发起的村镇银行已实现整体盈利。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仅发起设立村镇银行47家,主要由民生银行与浦发银行发起。外资银行已设立36家村镇银行,其中汇丰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总数已达11家,共17个网点,分布于全国8个省市,形成了覆盖西部、中部、华东、华北的农村金融网络。

3.注册资本

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据统计,自2008年起,其注册资本规模开始不断扩大。2007年开业的23家村镇银行平均注册资本只有1393.7万元;2008年平均注册资本规模达到4813万元;2009年设立的村镇银行的平均注册资本规模大部分在1亿元以上。相比于西部地区,在东部地区开设的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规模明显增加。2011年成立的村镇银行,平均注册资本规模已经超过1亿元。目前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下的村镇银行有9家,全都位于西部地区,而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村镇银行大多位于东部地区,少数位于中西部地区。其中南阳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5亿元,是目前全国注册资本金最大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4.股权结构

根据银监会发布的2010年年报,民间非金融机构类投资者在城市商业银行持股比例达到42.59%,在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持股比例达到8.67%。民间资本在各类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入股比例分别为:农村信用社99.3%,农村资金互助社99.8%,农村合作银行95.8%,农村商业银行77.7%,村镇银行54.8%。可见,我国银行业资本金的组成,民间资本已成为重要部分,但相比其他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民间资本参与度并不高。其原因主要是村镇银行的盈利前景尚待观察,新建银行一般而言至少需要2年才能达到盈利点,实现盈利至少3至5年。村镇银行的社会影响力、吸储能力、经营水平等都难免令人疑虑。盈利性是民资的主要目的,对入股村镇银行的盈利性担忧,是阻碍民资进入的重要障碍。还有,目前设立村镇银行,要求商业银行控股,并作为第一大股东监管的要求,从宏观层面看,监管部门放开村镇银行设立条件的可能性微小,但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依然困难重重。

(二)宁夏村镇银行现状

1.基本概况

为有效解决农村地区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宁夏积极开展村镇银行试点和组建工作,从2008年8月成立第一家村镇银行起,到2012年末,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发展了9家村镇银行,共有营业网点15个,从业人员约420人。从设立机构来看,有区内城市商业银行(如石嘴山银行),有区外城市商业银行(如包商银行)。从股权结构来看,主要是发起设立机构控股(区内外城市商业银行),企业参股(区内外企业)。从设立地域来看,村镇银行覆盖宁夏所有地级市,发展比较快。9家村镇银行的分布及设立情况见宁夏地区各村镇银行设立情况表。

宁夏地区各村镇银行设立情况表

2.总体经营指标情况

截至2012年12月末,我区9家村镇银行总资产为48.64亿元,总负债44.59亿元,存款余额40.17亿元,贷款余额31.66亿元,不良贷款率0.63%,净利润0.65亿万元,核心资本4.1亿元。

3.各村镇银行经营情况

(1)吴忠滨河村镇银行

截至2012年12月末,吴忠滨河村镇银行有员工77人,平均年龄28岁。现有总行营业部、国贸支行和开元支行3个营业网点。总资产为117678.55万元,总负债110285.24万元,存款余额108042.05万元,贷款余额68049.15万元,不良贷款率1.16%,贷款损失准备金率216.38%,拨备覆盖率298.82%,存贷比62.98%,净利润1697.8万元,核心资本7393.31万元,资本充足率12.04%,核心资本充足率11.19%。

(2)平罗沙湖村镇银行

截至2012年12月末,平罗沙湖村镇银行有2个营业网点,有员工97人。总资产为82461.29万元,总负债79442.75万元,存款余额75736.17万元,贷款余额50996.57万元,不良贷款率1.90%,贷款损失准备金率100.00%,拨备覆盖率150.21%,存贷比67.33%,净利润974万元,核心资本3018.54万元,资本充足率8.23%,核心资本充足率6.16%。

(3)贺兰回商村镇银行

截至2012年12月末,贺兰回商村镇银行有员工74人,营业网点2个。总资产为118602.19万元,总负债110358.11万元,存款余额102647.25万元,贷款余额84393.31万元,不良贷款率0.43%,贷款损失准备金率2.47%,拨备覆盖率577%,存贷比82.14%,净利润3033.73万元,核心资本8244.08万元,资本充足率14.57%,核心资本充足率11.86%。

(4)中宁青银村镇银行

截至2012年12月末,中宁青银村镇银行营业网点2个,员工34人。总资产为37235万元,总负债32093万元,存款余额27699万元,贷款余额22695万元,不良贷款率0.0%,存贷比74.71%,净利润142万元,核心资本5142万元,资本充足率21.52%,核心资本充足率21.52%。

(5)隆德六盘山村镇银行

隆德六盘山村镇银行由宁夏银行发起设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其中宁夏银行出资400万元,占总股本的20%;其余4家企业法人出资650万元,占总股本的32.5%;6名自然人出资950万元,占总股本的47.5%,现有营业网点1个,从业人员26人。截至2012年12月末,总资产为17421.5万元,总负债15610.36万元,存款余额15004.39万元,贷款余额9072.81万元,不良贷款率0.0%,贷款损失准备金率250.00%,存贷比60.47%,净利润24.87万元,核心资本1811.15万元,资本充足率24.28%,核心资本充足率21.87%。

(6)大武口石银村镇银行

截至2012年12月末,大武口石银村镇银行有营业网点2家,员工23人。总资产为50114.99万元,总负债45345.07万元,存款余额30253.14万元,贷款余额40812.53万元,不良贷款率0.15%,贷款损失准备金率146.52%,拨备覆盖率1600.60%,存贷比134.90%,净利润1228.96万元,核心资本4769.92万元,资本充足率13.07%,核心资本充足率12.12%。

(7)中卫香山村镇银行

截至2012年12月末,中卫香山村镇银行有营业网点1个,员工35人。总资产为21246.81万元,总负债18822.98万元,存款余额18305.58万元,贷款余额12865.5万元,核心资本2779.65万元,资本充足率22.95%,核心资本充足率22.95%。

(8)宁东本富村镇银行

截至2012年12月末,宁东本富村镇银行有营业网点1个,员工17人。总资产为11088.9万元,总负债8358.31万元,存款余额8293万元,贷款余额4970万元,不良贷款率0.0%,存贷比59.99%,净利润-269.47万元,核心资本2730.59万元,资本充足率51.52%,核心资本充足率51.52%。

(9)银川掌政石银村镇银行

截至2012年12月末,掌政石银村镇银行有营业网点1个,员工28人。总资产为30543.9万元,总负债25519.84万元,存款余额15665.67万元,贷款余额22688万元,不良贷款率0.0%,存贷比144.83%,净利润24.06万元,核心资本5024.06万元,资本充足率21.78%,核心资本充足率20.72%。

(三)面临的政策环境及问题分析

综上可知,村镇银行的发展迅猛,注册资本及存贷规模显著增加,在地理位置上逐渐向中西部倾斜,其主发起行多为区域性的中小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民间资本参与度逐步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农村金融市场。虽取得些许成就,但仍没达到原先的发展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村镇银行发展规划未实现原有目标

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设立村镇银行726家。这意味着银监会曾多次提及的到2011年末设立1027家村镇银行的“三年规划”,未能如期完成。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是监管政策更趋理性。银监会于2011年7月下发了《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将确定主发起行以及村镇银行组建数量和地点这一权限从地方银监局上升到银监会,并强调支持优质主发起行批量化设立村镇银行。这对很多区域性的中小银行是个很大的障碍。二是地方监管机构在主发起行对村镇银行的持股比例方面,过多的行政干预也影响了主发起行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三是监管层暂缓了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跨区域发展,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它们跨区组建村镇银行的决策,致使主发起行设立村镇银行的资源明显减少。

2.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出现了一定偏差

从村镇银行应提供的金融服务对象来看,在发展初期,基本上运用了主发起行的商业模式,以提供大额贷款作为传统银行的信贷技术,过分注重吸收存款,严重扭曲了村镇银行的宗旨和目的,这种脱农的趋势已显现。目前村镇银行脱离农村,尤其是脱离小农户和微小企业需求者的现象在很多地方已成为现实。如果这种现象顺其发展,谈论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只会是空话,因为脱离农村的农村金融机构将难以找到发展路径。为了实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明确其市场定位。

3.诸多因素制约村镇银行的业务发展

2008年,在《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文件中规定:“具备条件的四类机构可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加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和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申请加入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但是村镇银行因庞大的技改费用等问题难以支撑这项工程,从而造成村镇银行在支付结算方面处于竞争劣势,影响了村镇银行的吸储能力及贷款发放效率。因网络监测能力等硬件设施的不足,直接阻碍了存款业务发展,而目前村镇银行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于存贷利差业务,因受业务发展的诸多因素制约,存款增长相比其他银行速度比较缓慢。

(四)新型村镇银行发展前景展望

1.农村经济基础增强

随着经济发展,国家加大了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力度,先后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措施,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体系等民生项目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农村经济增长的后劲。2004~2010年中央连续出台“三农”的一号文件,充分表明了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有效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2006~2010年的4年间,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4040亿元增加到4049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3587元提高到5919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幅为8.82%,工资性收入占比由38.3%提高到41.1%,农村经济基础进一步增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力度,继续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农村将继续沿着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趋势发展,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改善为村镇银行增强发展实力、提高利润水平奠定了基础。

2.巨大的农村资金吸附能力

农村地区巨大的资金需求为村镇银行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从农户贷款需求看,农业商品化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开始升级,农户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有较强的信贷资金需求。同时,农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也促使大量农户离开农业从事个体工商业,对融资规模和方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据估算,我国2.2亿农户中真正有贷款需求的大约有1.2亿户,正规金融机构仅能满足50%左右农户的信贷需求。从农村企业和组织资金需求看,随着农业产业积聚程度日益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型农村经济组织普遍有做大规模的需求,流动资金约束普遍存在。从农村设施融资需求看,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需要投资。据估算,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需投资15万亿~20万亿元,仅靠政府财政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明显不够,迫切需要信贷资金支持。

3.国家优惠政策扶持

村镇银行相关政策的放宽及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是当前金融机构设立村镇银行的最大利好。2009年以来,银监会、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相继出台了若干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村镇银行的设立和农村信贷业务的开展。2009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的通知》,为存贷比大于50%且贷款余额实现正增长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按其贷款余额给予2%的补贴。2009年,财政部联合税务总局印发《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对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2010年,银监会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进一步放开村镇银行的相关标准。调高了村镇银行单户贷款上限,对同一借款人上限调至注册资本的10%,传媒集团客户上调至15%。同时,允许超过30家村镇银行的金融机构探索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控股公司,允许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除省会外的地(市)级城市成立总分行制村镇银行。

三、传媒集团成立村镇银行路径选择

(一)政策、制度层面的基础和保障

1.需要政府大力扶持

我国村镇银行还需社会各界的精心呵护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宁夏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更需要政府加强政策引导,让群众真正了解村镇银行,成为村镇银行的忠实客户。首先,政府应引导村镇银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面向广大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为“三农”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其次,政府应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比如提高税前坏账准备抵扣,并适当降低营业税率,给予所得税减免,以利于村镇银行资本稳步增加;再次,政府要鼓励和支持组建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鼓励和支持有势力的小额贷款公司转型村镇银行或参股股份制银行,尽量减少政府的不当干预。因此政府对于村镇银行发展只能通过政策加以引导,使其向正确方向发展,不能单纯以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宁夏作为西北偏远地区更应该有灵活的政策指导,来解决地区金融服务不足问题。

2.转型村镇银行的政策导向

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调整和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希望通过“增量改革”来完善农村金融市场。

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简称“新36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社会事业领域、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六大领域,兴办金融机构,投资商贸流通产业,参与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和社会福利事业。

在金融服务行业方面,“新36条”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鼓励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为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

2011年3月23日,《关于进一步推进空白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建工作力度,鼓励延伸服务网络。”7月25日,《关于调整村镇银行组建核准有关事项的通知》就村镇银行主发起行资质审查和挂钩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对村镇银行主发起行资质提出了明确规定。

2012年5月26日,《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村镇银行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为15%。”

3.选择适当的村镇银行发起人

除去参与村镇银行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之外,国家开发银行一直致力于探索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政策银行作为村镇银行发起人,更能抢占先机,赢得民心。小额贷款公司也迫切希望通过筹建村镇银行从政策性银行获得有力的资金支持和成熟小额信贷技术,因此,促成双方合作的可能性较高。另外,外资银行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汇丰银行是最早在西安设立的外资银行,也是我国第一个进入农村地区的外资银行。汇丰银行看好农村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专门设立机构负责推进村镇银行战略,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控股设立了多家村镇银行,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无疑是具有雄厚资金的合适村镇银行发起人。

目前,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资银行开放,宁夏应积极引导和支持外资银行进入宁夏金融市场,增强金融业对宁夏地区经济发展支持力度。

(二)面临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1.经营环境仍不乐观

村镇银行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紧密相连。虽然我国农村经济长期看好,但从目前情况看,农村地区的经营环境与城市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农村地区经营环境更是恶劣。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户人均收入水平低,农村经济环境仍然较差。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近年首次超过城市居民,但截至2010年底,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仍高达3.23∶1。二是农村信用环境较差。农村居民收入不稳定、抵质押物缺乏,个人信息获取难度大。存在有效抵押资产缺乏、管理及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造成信息严重不对称。三是农村金融市场不发达。目前农村地区保险覆盖面小,担保公司及其他金融中介较少,不利于村镇银行业务开展。

2.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压力加大

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金融支持力度的加大,农村经济金融环境显著改善,农村金融市场重新被各金融机构看好,各类商业银行开始纷纷抢占县域农村金融市场。一是农行重返“三农”市场。二是邮储银行开始涉足农村信贷业务。三是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纷纷在县域开设分支机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

3.风险问题日益严峻

村镇银行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会以违规放贷、降低信贷标准等现象来争取客户,这将是村镇银行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潜在风险。另一方面,随着村镇银行的扩张,主要从事普通农户信贷业务的村镇一级分支机构,由于农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贷款额度小、笔数多、工作量大等,发挥监督作用显得异常困难,这种双重风险将使村镇银行的风险倍增。另外,随着规模扩张,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组织架构、业务流程都将发生改变,对风险管理能力、管控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村镇银行面临的风险形势也将更加严峻。

4.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鉴于村镇银行目前社会认知度低,应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户外广告,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对其产品服务、市场定位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加大信息科技方面的投入,科学合理地规划完善村镇银行的科技系统,根据农村地区金融需求的深度和广度,合理布局网点,扩大服务覆盖面。二是增加其资金补充渠道。建议政府对初创阶段的村镇银行适当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监管部门适当放宽村镇银行支农再贷款申请条件,人民银行在发放支农再贷款时应视情况,适当降低支农再贷款门槛。三是强化内控建设,提高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高风险管控水平。四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创新村镇银行信贷产品、担保方式、定价机制,降低经营成本。

(三)报业小贷转型村镇银行的发展建议

1.保障稳定的资金来源

稳定有效的资金来源是村镇银行健康持续发展的支撑。结合我国实际,首先,村镇银行应努力壮大自有资本规模,吸引民间资本加入,让民间资本合法化、阳光化。其次,设计合理的储蓄工具,以当地市场利率存贷,促进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监管部门应给予村镇银行更大的金融创新自由和利率自主权,以更大的灵活性来吸收储蓄资金,并用利息收入弥补营业费用。最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获取外部资金支持。对于持续经营良好的村镇银行,央行准许其发行特殊的农村金融债券;对于达到中小企业板上市条件的村镇银行,支持其在资本市场融资。

2.准确把握市场定位

银行业的发展表明,不同银行只有根据各自特点对市场进行不同细分,才能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美国银行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客户需求的多样化,没有任何一家银行能保证向顾客提供其所需要的全部金融服务。为此,许多银行纷纷选择和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与服务重点,突出自己在某些业务上的特色与优势。中国的村镇银行要善于借鉴国外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以服务“三农”为宗旨,须牢牢把握自身市场定位,根据自身特点与大银行展开错位竞争,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

3.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目前我国村镇银行的风险防范以银行业监管机构为主导,依据法律条文监管,以外部监管为主,内部监管为辅。集团公司组建村镇银行要善于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经验,应积极健全监管体系,完善监管机制,只有做到内外结合,方能降低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促进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

4.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使命感的牢固纽带,是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巨大力量。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实践已经证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乡村银行的发展,集团成立村镇银行应积极培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信贷文化。

首先,应始终明确服务“三农”的宗旨,认真研究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需求,围绕其需求和利益调动一切可能的资源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为他们提高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其次,应积极培育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员工自发地为银行的发展出谋划策,并为他们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努力营造积极进取、良性竞争、团结融洽的工作氛围。最后,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的先进文化建设经验,要以开放的学习态度,积极地借鉴和吸纳,从而充实、改进和丰富自己的企业文化。

(四)报业小贷延伸发展的前景展望(针对在市级分社设立报业小贷公司分公司的可行对策)

1.政策导向扶持推动小贷公司可持续发展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利率上限是否取消一直是业界争论的焦点。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的放贷对象风险较高,因此出台政策给出了最高不超过基准利率4倍的上限,作为贷款利率的合法界限。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司长周学东在某研讨会表示,央行正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取消对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利率上限的规定。目前央行6个月至一年的贷款基准利率为5.31%,也就是说月息超过1.3%,年息超过21.24%即高于现行基准利率的4倍,将界定为高利借贷活动。事实上,目前很多民间短期信贷利率都远高于基准利率4倍。前期,由于银行信贷收紧,民间贷款利率一路飙升,一些民间贷款月息涨到2.5%,甚至更高,生意仍然很好。地下钱庄的利息更是居高不下。如果国家在一定条件下放开了利率,规范社会各类贷款机构,对解决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将有重要突破,特别是在目前实体经济经营困难的特殊时期,做好金融服务工作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而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小企业有较高的经营失败率,需要提高风险容忍度和及时的核销制度,加以扶持与引导。在大型银行重点支持国有基建项目的情况下,如何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缺口已引起金融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小贷公司应运而生、健康发展,既迎合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又为实业资本合法进入金融领域提供了渠道。

2.市场需求激增推动小贷公司扩展

小贷公司一经推出,即受到市场欢迎。目前,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已发展到240多家,仅统计96家小额贷款机构登记贷款的小企业约有32000家,一年多时间里累计贷款超出500亿元。这些小额贷款公司的平均收益率达到了12%~15%。而山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已经发展到335家,2013年上半年累计发放贷款约490亿元。北京已设立40多家小额贷款公司,宁夏目前注册小贷公司120多家。所谓的高利贷,完全是在不公平、不公开的非市场环境中滋生的。只有利率完全市场化,建立公开、透明的融资环境才是让地下金融“阳光化”的根本之策。因此,从利率市场化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的话,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也一直在起作用。为小额贷款公司取消短期借贷利率超过基准利率4倍上限这一限制,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这些机构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更好地规范民间借贷市场。

另外,融资限制也一直是小贷公司发展的瓶颈。按照小贷公司相关管理办法,公司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与此同时,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规模仅限定注册资本净额的50%。而“只贷不存”的经营模式中最大的问题是难以从金融机构融到资金,仅依靠股东提供的资金经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的持续发展。在利率和财务杠杆的双重限制下,加上税负较重,小额贷款公司持续发展的利润率不可能太高。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前副行长刘克崮在其“两会”提案中提出“应当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比例,将资本金与融资额的比率由1∶0.5逐步提高到1∶1或1∶2。”该建议一旦被采纳,就意味着未来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通过正规渠道获得5000万元甚至1亿元的资金。

3.自治区出台政策确保小贷公司持续发展

宁夏目前有小额贷款公司120多家,从金融办获得信息,自治区金融办正积极向自治区政府申请争取优惠政策,希望在流转税、所得税税率上给予小贷公司下浮的减征政策;对经营环节单一借款人的放款比例由资本金的1%调到10%,逐步化解一直以来困扰小贷公司发展的法律地位问题所带来的经营难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对实质性地解决目前制约小贷公司发展的“身份、后续资金不足、进入征信系统、享受金融企业税收政策”四个主要问题是个契机,将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小贷公司持续发展将有更广阔的天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市场需求、行业发展等都决定了小贷公司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因此,在目前小贷公司转型村镇银行还没有成熟的条件下,报业小贷应在自身发展上寻得进一步突破,依托集团向自治区各市县设分社的战略规划,逐步延伸发展,寻求更广阔的拓展空间。当然,为确保小贷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争取国家相关创新政策,拓展融资渠道;落实一直困扰小额贷款公司身份定位问题,享受金融企业税收政策,降低小贷公司经营成本;指定或新设专业化运作的小额信贷批发融资基金;完善监管体系、严格监管制度,提高呆坏账准备以及预提损失金比例。

参考文献

[1]周鸿铎.报业经济.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2]胡正荣.外国媒介集团研究.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3]周鸿铎,王文杰,陈鹏.传媒集团运营机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4]刘海贵主编.中国报业发展战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李树生,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创新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8年版.

[6]王双正.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年版.

[7]李晓哗.报业集团改革与发展简议.出版经济,2001年第9期.

[8]于红.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现状探析.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6期.

[9]高凌云.对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防范的思考.农业经济,2008年第5期.

[10]郭俊.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独特性与阶段性.武汉金融,2008年第5期.

[11]阮勇.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从我国村镇银行的内涵与特征入手.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第24期.

[12]刘诗娇.村镇银行风险防范创新模式分析.中国商贸,2009年第11期.

[13]郭晓鸣,唐新.村镇银行探索中的创新与创新中的选择——基于全国首家村镇银行的实证分析.天府新论,2009年第2期.

[14]张效梅.村镇银行发展问题浅析.调研世界,2010年3期.

[15]张楠楠.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35期.

[16]何小蓉.村镇银行经营问题及对策研究浅析.管理科学,2011年第35期.

[17]李曦.论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 2009年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18]李升军.村镇银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新选择. (2009年吉林大学硕士论文).

[19]周梦琳.我国村镇银行经营问题与政策研究(. 2010年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20]赵素萍.中国村镇银行制度研究(. 2010年西南大学硕士论文).

[21]牟治阳.村镇银行发展研究——基于小额信贷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视角.(2010年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2]侯鑫.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研究.(2011年河北大学硕士论文).

[23]李文龙.石嘴山银行属下的村镇银行发展策略研究. (2012年西北大学硕士论文).